為什麼一直瘦不下來?用20題心理測驗找出原因

Women's Health發布於 2020/12/02
章節

「吃」對許多人來說,不只是為了維持身體機能,還是滿足慾望、紓解壓力的管道,但這很可能就是瘦不下來的原因!讓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專科醫師告訴你,如何用心理測驗幫助我們找到適合的飲食方法。

為什麼總是瘦不下來?這是所有正在為體重煩惱的人,每天從睜開眼睛就不斷在問自己的問題。也許你看過許多文章、網路資訊告訴你該如何瘦,吃健康餐、上健身房找教練減重,但著有《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一書的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專科醫師馬文雅有不同的看法。
 

「大多數的人都沒發現一直懷疑自己為什麼瘦不下來是錯誤的,真正應該問的其實是─你為什麼會變胖?」馬文雅這麼說。本篇我們將利用20個心理測驗來透徹了解自己「為什麼會發胖」。

吃是為了滿足心理需求或實際生理需求?

長期因為肥胖所苦的人,如果身邊有家人朋友不斷提醒他該減肥,往往會基於某種自尊心,想證明自己明明沒吃東西,變胖根本不是自己的錯,尤其當享受食物成為罪惡,便會下意識地排除飽餐的記憶,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印象,最後導出唯一的結論:「我根本沒吃什麼還一直變胖,我一定是生病了。」以邏輯來說,體重增加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吃的比身體需要的多。可是明明感覺吃得不多呀?

吃是為了滿足心理需求或實際生理需求
 

問題就出在於:吃得比身體需要的多,然而為什麼會想吃這麼多東西呢?其實不是實際的生理需求而是「心理需要」

心理測驗告訴你為什麼總是瘦不下來

題目
1. 社交場合裡,我比別人更在乎用餐氣氛    
2. 應酬聚餐就該大吃大喝,否則就會掃興    
3. 有人請吃東西,總是不好意思拒絕    
4. 看到桌上還有食物剩下,就覺得吃不完太浪費    
5. 負責備餐時,擔心大家吃不夠,寧可多準備    
6. 看到家人用心下廚,總覺得應該吃完    
7. 有人沒吃完,自然而然會端給我    
8. 在有別人的場合,我傾向多吃    
9. 推薦或流行的美食,不吃太可惜了    
10. 只要有人團購我通常會加入    
11. 累了一天,回到家只想大吃一頓    
12. 看到喜歡吃的東西,忍不住就是要買來嘗嘗    
13. 壓力大的時候,飽餐一頓才能好好紓壓    
14. 一個人很無聊,隨手有零嘴就往嘴裡塞    
15. 總覺得不吃飽,就沒有體力    
16. 都已經進了吃到飽餐廳,不好好撈本怎麼行    
17. 平常很克制,偶爾多吃點應該無妨    
18. 剛運動完,大吃一頓應該沒關係    
19. 在有別人的場合,我傾向少吃    
20. 我討厭那些因為怕胖而不吃的人    


測驗結果:

  • 如果1~10題答「是」較多,表示心理需求跟別人比較有關。
  • 若11~20題答「是」較多,表示心理需求跟自己比較有關。
  • 都很多,表示是混和型的。
     

「最近工作壓力好大,來杯手搖飲料解悶吧!」、「正餐吃完就是要吃個甜點來結束一餐!」我們的心理需求,就像一座冰山,表面上都是在吃,也許是一個人吃,也許是一群人吃。但人類跟動物不一樣,動物通常為生存而吃,但人類會因為心情而吃。為了進一步分析,馬文雅醫生將心理的需求簡單區分為下列四大類。
 

延伸閱讀
減肥失敗不是你的錯 原因在獸性大發的腦袋!

為什麼心理會那麼想要吃東西呢?

1. 安全感

飽,是一種滿足感。在食物來源匱乏的年代,吃飽是最基本的需求。擔心吃不飽,我們會傾向囤積多餘的食物。有些人滿足於獨善其身,所以只要自己確定不餓就可以,隨手抓零食來吃也可能,未必會意識到這種預防性的吃;有些人的性格兼善天下,甚至會替身邊的人準備更多,寧可多了也好過需要時不夠。

安全感
 

這種安全感的需求,多半跟自身的不安有關。很多時候,害怕做出改變,寧可屈服在習慣之中,當感覺安全的時候,自然不需要多吃額外的食物來造成身體負擔。
 

2. 認同感

對多數人來說,東西好吃是一種認同,大家常說的幸福肥,指男女交往過後,常一起吃美食而發福,其實就是一種認同感的需求,不管是把對方準備的食物吃光,還是陪對方去吃愛吃的東西,都是一種認同,畢竟,喜歡往往會認同,喜歡某些特定食物並不是什麼錯,在過度強調健康飲食的文化中,食物會被貼上好或不好的標籤,而不被認同,這下就會產生了一些飲食選擇上的兩難。

認同感
 

3. 責任感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吃東西跟責任感有甚麼關係,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我們從小其實不知不覺把吃東西當做一種責任,而責任感所衍生的就是罪惡感,不管是因為浪費食物產生的罪惡感或是拒絕食物產生的罪惡感,小時候被告誡把東西吃完才乖的孩子很容易受到罪惡感所苦。

吃東西跟責任感
 

在減重的過程中,想吃又不敢多吃,或是大吃一頓後感覺後悔,都是熟悉的場景,為了降低罪惡感而索性拒絕嘗試減肥的人大有人在,持續在美食和罪惡感間搏鬥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說穿了都是因為我們需要感覺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人。
 

4. 自主感

吃東西是一種自主性的展現,從古到今都有絕食抗議的行為,畢竟嘴巴是自己管的,能隨著慾望自由支配自己想吃的食物,會帶來莫大的滿足,當人因為某些原因必須限制飲食的時候,不免會感覺自主權被剝奪,有些人會為了維持自主感,傾向吃下更多的食物,或者在不吃和大吃的極端來回擺盪。很常見的情況是在辛苦一天之後,晚上大啖美食來紓解工作壓力,透過食物來產生一種獲得權力的錯覺。

吃東西是一種自主性的展現
 

其實,真正需要的,是重新建立好與食物的關係,換句話說,就是要重新在餐桌上找到幸福。當我們能夠重新檢視安全感、認同感、責任感和自主感四大需求並獲得滿足時,自然就能踏踏實實地湧現幸福感。肥胖未必伴隨著幸福,甚至往往是相反的,尤其是病態型肥胖,恐怕正因為缺乏幸福感,生活中的不滿足間接衍生為過度飲食,當壓力大的時候,無法節制的用吃來補償。
 

延伸閱讀
連推嬰兒車都得練手臂! 潮模愛甯Spencer超直白瘦身告白
最輕鬆的瘦身法就是走路!教你正確走路方法不僅能燃脂還能幫助睡眠
 

💌本文轉載自 Women's Health 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

想要瘦並沒有這麼難!先掌握基本觀念,就能直覺地實現瘦身目標。

想定期收到健康與運動資訊嗎?

輸入EMAIL將可每週收到最新文章

近期留言
文章標籤: #增肌減脂
歡迎留言給我們
對於文章內容有任何想法都可以留言在這裡
請輸入留言
請輸入姓名
請輸入信箱
訂閱文章

最新文章消息送至您的電子信箱

文章標籤: #增肌減脂